首页 > 新闻 > 上海舞蹈界力破“演”优于“编”难题

上海舞蹈界力破“演”优于“编”难题

时间:2016-5-6 15:30:54
来源:陈静

在上海舞蹈界,“演”优于“编”是不争的事实,缺乏出色的本土舞蹈编导人才,成为制约上海一流舞蹈作品问世的“瓶颈”。

上海舞蹈家协会正在致力破解这个难题,让青年编导走进民族地区,获得丰富的创作元素和灵感;同时尽力为新人搭建平台,培育展示其新作等。这些举措已开始奏效,申城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纷纷问世,登上“上海之春”舞台。


 


4日晚,一台融入当代舞蹈家理解和感悟的藏族舞蹈诗《生息》亮相“上海之春”舞台,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民族风,也带来对生命尊严、心灵关怀的思索。

这是在“上海舞蹈青年编导实验剧场”舞剧创作培育新平台上诞生的最新作品。艺术家们在真切感受了民族特色文化习俗后,与自身艺术修养相融合后,为观众带来更具灵魂的民族艺术享受。此前,“上海之春”已集中上演了11个原创舞蹈新作的精彩片段。

在当晚的舞台上,热巴、锅庄、弦子、藏戏、代表生命轮回的转经筒……藏人平静而安详的生活状态在艺术家们的演绎中充分展露。

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师、《生息》总编导刘建强接受采访时表示,这台舞蹈诗从去年4月起开始创作,先后有6位编导加盟创作团队,数次到藏区采风给编导们带来了灵感的集聚。他说,这台舞蹈诗不仅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藏族原生态舞蹈的状态,还在动作设计和队形流动等方面,融入了当代舞蹈的审美元素。


 


“北京编、上海演”的局面确是当下上海舞蹈界遭遇的尴尬。如何培养优秀编、导、演人才,帮助在大城市里长大的本土舞蹈编导演人才更快、更全面地了解、吸收、感悟民族文化、舞蹈特色及乡土气息,获得丰富的创作元素,成为上海舞蹈界致力尝试解决的课题。

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董林对中新社记者表示,为了破解这个难题,该协会与有关院团、学校合作,在开设讲座等的同时,帮助青年编导们补“短板”:鼓励、组织其到云南、贵州、新疆等地采风,学习、传承民间舞者艺术精华;同时积极为青年编导、舞界新人搭建新作展示平台。“上海舞蹈青年编导实验剧场”就是其中的创新举措之一。此外,两年一届的上海舞界新人新作展演和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展演等,都为上海与各地舞界新人新作崭露头角,提供了宝贵机遇。

刘建强说,到民族地区亲身领略当地文化风俗,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,获得不同于教科书的感悟,对于舞蹈艺术工作者,尤其是民族舞编导和演员意义非常。观摩当地人的民俗、向民间艺人虚心求教,这些经历对于创作灵感的激发,挖掘民族舞蹈的内在灵魂,大有裨益。

如何让上海舞界原创优秀作品不断涌现?谈及此话题,董林表示,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从政策、理念、资金、环境等多方面,为舞蹈创作演出营造良好氛围和提供支持,以利更多杰出年轻编、导、演人才团队的“破茧成蝶”、健康成长,进而助力更多优秀原创舞蹈作品纷呈迭现。(本文来源:中国新闻网)

标签:舞蹈
相关文章 >>
热门文章
热门话题